干撒式发酵床为何能有效“止痢”
仔猪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通常将粪中含水量高于 80% 的症状叫下痢(腹泻)。该病使仔猪的生长明显下降,单位增重的耗料率增加。在我国各大猪场,普遍存在仔猪下痢的现象,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增重差,饲料转化率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各种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生下痢,但多发生于 3 个阶段,即从出生到 3 日龄、7 ~ 14 日龄和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仔猪下痢在各集中管理的猪场均可发生,不同猪场只是发病率和下痢的严重性不同而已。
(一)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仔猪下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根据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不同类型的下痢进行分析。
1. 感染性下痢 感染性下痢是指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下痢,其中因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最为常见。
(1)大肠杆菌感染 动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即携带该菌,但不发病,当机体受不良外界环境刺激、消化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后,大肠杆菌乘机繁殖,产生致病作用。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仔猪白痢病、仔猪黄痢病和水肿病。仔猪白痢以仔猪排出具有特殊气味的乳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糊状软便为特征,有时可见吐奶。仔猪黄痢以仔猪排出带有腥臭味和黄色糊状软便或黄色半透明稀便为特征。仔猪的黄白痢均发生于小日龄仔猪。猪水肿病又称胃肠水肿,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特别是健壮的猪易发此病。
(2)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这两种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别,如要准确加以鉴别,需做免疫学试验。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而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各龄猪均可发生,仔猪发病较为严重,中大猪、成年猪发病率低,尤其在冬、春季,仔猪饲养比较密集的猪场均发生,死亡率(50%)和发病率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致命打击。仔猪患病后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生呕吐,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体温稍高或无变化,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毛粗乱无光,吮吸能力降低甚至停止吮乳,战栗、食欲减退或厌食,感染后12 ~ 24 小时发病,2 ~ 5 日龄死亡,1 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滞后,甚至成为无养殖价值的小僵猪。其次,还有猪轮状病毒病,仔猪感染后会排出糊状黄白色或暗灰色的稀便,发病率为 80% ~ 100%,死亡率 50% 以上,如果同时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3)球虫病 球虫病在现代化的猪场,尤其在高密度集中地面
或板条上饲养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一般 7 ~ 10 月份发病率较高,6 ~ 14 日龄仔猪均易感染,临床症状为排出黄褐色或灰色糊状粪便,1 ~ 2 天后变成水样稀便,并很快脱水死亡。孢子球虫对猪危害最大。成年猪是球虫病原的携带者,它们具有免疫力而不发病,但可周期性地排出卵来污染环境,感染仔猪。
2. 非感染性下痢
(1)饲料方面原因 随着饲料的高度集约化、对配合饲料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当或饲料不卫生也常造成仔猪下痢。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母猪日粮蛋白质过高引起仔猪下痢。
②仔猪饲料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因子单子、植酸、α-淀粉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凝血素等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导致下痢。
③饲料中含有未经膨化的植物性蛋白、易产生抗原,诱发下痢。
④仔猪缺铁性贫血,也可引起下痢。
⑤饲料酸败或腐败变质。饲料来源不明,贮藏不当,不卫生或过期使饲料含有黄曲霉、细菌、病毒等毒素。
⑥饲料含盐过高。
⑦饲料 pH 值不合理 ( 应控制在 5.8 ~ 6.4 之间较为合理 )。断奶后的仔猪,由于母乳来源的停止和胃内盐酸的分泌功能尚未健全导致消化道内菌落失衡以及消化酶活性改变,从而降低了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导致下痢。
(2)猪场卫生条件差 如猪舍中猪粪没有清扫干净,旧猪舍未经彻底消毒和清洗,就用来饲养仔猪,在同一猪舍内将不同日龄猪只进行混养。猪舍内的温度、湿度不合理、通风不良:防疫制度不健全,没有采用全进全出制。
(3)猪管理上的错误 母猪分娩时过肥,母猪产前或产后立即过量饲喂,在母猪妊娠的最后几天和分娩时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养方法,母猪便秘。母猪发热,如子宫或乳腺炎等,不仅使母猪体温升高,而且会放出毒素,致使仔猪下痢。仔猪产后未吃到初乳,仔猪食槽或饮水器不清洁,仔猪补料不新鲜或不卫生均可导致下痢。
(4)胃肠道微生态失衡 主要是抗生素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使胃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从而导致仔猪下痢。
本文节选自《干撒式生态发酵床畜禽养殖新技术》作者夏飚。本书是夏飚先生依靠自己十余年来的经验编著而成,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均有售。想了解更多畜牧养殖技术和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可以联系客服17710223809(微信同步)。